首页 >> 杯萼杜鹃

辽宁十年一剑护青山绿水保生态安澜红寿

文章来源:顺宝农业网  |  2022-08-11

辽宁:十年一剑 护青山绿水保生态安澜

3月31日消息:辽西北干枯多年的小溪重现清澈,辽东多年不见的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回归”林区……一幕幕和谐场景在辽宁悄然上演。

从2004年在全省实施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辽宁积极探索科学管护模式,找到了一条以“政策为主导、科技为支撑、保护为根本”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道路。

如今,辽宁生态公益林蓄积量以每年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减少40%,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全省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林木蓄积量年净增率超过商品林2个百分点,每年可为辽宁增加价值5亿多元的木材蓄积量300多万立方米;2010年,辽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超过3500亿元,其中公益林所占份额超过2400亿元。

十年磨一剑。辽宁用行动证明,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改善与优化森林生态系统,才能换来青山绿水、生态安澜。

加强领导

为管护提供保障

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得到了辽宁全省上下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辽宁生态公益林建设,辽宁省、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领导小组,省、市、县、乡四级普遍成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

无疑,这大大提高了公益林建设的针对性和持续性,为全省公益林管护提供了组织保障。

目前,辽宁省涉及公益林的乡镇985个,其中841个乡镇成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其余乡镇也都有专人管理。机构的建立为生态公益林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章立制

推进管护规范化

管护好生态公益林,辽宁有决心也有信心。从先后出台的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58号《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辽宁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等20余个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辽宁的态度与力度。

为保障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有效落实,辽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事权明确、责任清晰、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了乡镇政府负总责的公益林责任制管理制度,使公益林建设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管护队伍是确保生态公益林安全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近年来,辽宁注重管护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要求各地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天然林护林员和监管员聘用、考核和解聘办法”制定细则,通过村委会推荐、乡镇政府考试、县生态办审批与公示,择优聘用管护人员。辽宁管护队伍已从10年前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为主向有知识、有文化、年富力强的队伍转变,护林员整体素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开拓创新

为发展提供支撑

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全省公益林面积、地类、树种、经营类型等90余项小班因子一览无余。利用现代手段,将公益林基础资源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解决了“公益林分布在哪里”、“问题出在哪里”、“护林员工作在哪里”等实际问题,足不出户就可以查看全省公益林情况和远程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开创了辽宁省公益林建设的新局面。

早在2004年,辽宁就在公益林划分中利用?“3S”技术,率先使用2.5米精度的SPOT-5卫片与地形图进行叠加调绘。2007年,辽宁利用卫星图片首次完成了全省生态公益林“一张图”的制作工作,打开电脑,73.6万个公益林小班近在眼前,全省公益林数据随手可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2009年,利用分辨率达到0.5米的航片,辽宁对全省公益林“一张图”进行了升级改造。依据航片影像,对公益林小班进行了落界修边,使生态区位、保护等级更为准确,四至界线更为清晰。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实现全省“公益林一张图”二维、三维联动,森林资源显示更逼真、更实用。

在公益林“一张图”的基础上,2010年,辽宁完成了全省护林员定位系统的研发,将无线通信技术和GPS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护林员管护小班的精准化管理。护林员定位系统的实施,不仅让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员脱岗、空岗现象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使“一张图”变“死图”为“活图”,实现了管理方式的突破。

kvv电缆

视频剪切软件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蛋卷机供应

冲牙器工厂供应